
(于2022年06月18日 00:00开始报名)
活动地点: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-北京东路39号
活动类型:科普
主办单位:南京古生物博物馆
联系方式:
活动状态:活动已结束

手机扫描二维码分享或报名
科学养蚕日记
昨日入城市,归来泪满巾。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。桑蚕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,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。栽桑养蚕制丝织绸是“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形态”。在现今社会,养蚕产业也是非常发达。现在养蚕走进千家万户。它不仅仅是一个产业,也变成了我们学习科学知识重要的一环。那么如何科学的养蚕呢?
把蚕放在纸盒子,或是筛米的小筛子里,用筛子的话要放一些纸垫在筛底。小蚕刚从卵里孵出来时,要特别小心对它,用比较嫩的桑叶喂它,换桑叶的时候用很软的毛笔来移动它,要注意力量;有时桑叶太干燥,不细心就会在换桑叶时的过程中把小蚕留在要丢弃的桑叶上。小的时候难养一点,长大些就好办了。等它要结茧子的时候,拿些麦秆子札成枝枝桠桠的形状。破茧后,把它们一起放在一个盒子里,它们会在一起交尾,然后产卵。有时因为养的蚕少,所以破茧的时候蛾子会有落单的,但不用担心,只要有一对蛾成功,相信也够你养了。
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了养蚕缫丝、织绸刺绣的技术。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。原始的缫丝方法,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,用手抽丝,卷绕于丝筐上。盆、筐就是原始的缫丝器具。传说黄帝之妻、西陵氏之女嫘祖,教民育蚕治丝茧,以供衣服。距今约7000年—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已经出土纺轮,用来纺丝和麻。汉代发明纺车,初为缫丝卷线,后来用于纺棉,13世纪传入欧洲。缫丝工艺过程包括煮熟茧的索绪、理绪、茧丝的集绪、拈鞘、缫解、部分茧子的茧丝缫完或中途断头时的添绪和接绪、生丝的卷绕和干燥。
活动流程
13:50-14:00 签到
14:00-14:15 桑蚕文化
14:15-14:45 蚕虫的生长和结构
14:45-15:10 养蚕技巧及蚕丝作用
15:10-15:50 缫丝原理和实践
15:50-15:55 分发蚕宝宝
16:00 签退、带蚕宝宝回家
活动时间
2022年6月18日 下午14:00-16:00
2022年6月19日 上午09:00-11:00
活动地点
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北京东路39号
互动要求
适合年龄5岁及以上
防疫要求
持有绿色健康码、行程码未带星
活动咨询
张老师:13400065730 微信同号
025-83282255

暂无评论信息